故园新话(一):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

崇禎五年十二月,余住西湖。大雪三日,湖中人鳥聲俱絕。

是日,更定矣,余挐一小舟,擁毳衣爐火,獨往湖心亭看雪。霧凇沆碭,天與雲、與山、與水,上下一白。湖上影子,惟長堤一痕,湖心亭一點,與余舟一芥,舟中人兩三粒而已。

到亭上,有兩人鋪氈對坐,一童子燒酒,爐正沸。見余,大喜,曰: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!」拉余同飲,余強飲三大白而別。問其姓氏,是金陵人客此。

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「莫說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。」

“天與雲、與山、與水,上下一白”,直至十余年后,方晓其中兴味——是为雪中西湖


出了青藤茶馆,我怔怔望向西湖。空中飘着冷雪,风伺机而动,年前的杭州倏然无人。

“你念了七八年想坐手划船了吧,今天去坐?”

“啊……”

“开始是人太多,过了六人的限制;后来是太晚或是太拥挤;再之后是疫情……总之是没有这般好的机会呢”

“……有一年冬天也是这么大的雪呢,当时我半小时内就来了,疫情下的西湖居然熙熙攘攘,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——虽然雪几个小时就全化了”

“啊?那天我也在啊!”

“我也是!我也是!”

“什么啊……原来你们都来了啊。但这样的雪,却拍不出来啊……”

“那就只能用我们的眼睛来记住了”

“冷归冷,这样的雪景可是独一份呢”

船从岸边曳向湖心。纷飞的羽散进湖中,将我深深拥抱。

扁舟如叶,远山如幕;暮鸟归飞,烟裹塔阁;雪乘风动,鱼随浪来——此景此境,难为相机所载


壹·一瓢西湖水

我是不喜欢闹腾的,人一多便会头晕,所以平时来西湖走的都是本地人出没的小道,还得特意选个暮色沉沉、或雨或雪的安静日子。但真到了至寂的时候、连雪化在浪花的响声都变得清晰的时候,我便仍不住想要热闹些了。所幸,划船的师傅也是个能聊的人。

七八年前,刚开始念想手划船的时候,那时手划船就已经是统一的150元6人一小时了;到了今天,已是相当便宜的价格。师傅笑道,“十五年前就是这价格了!那时候的一百五十元,可不是小数目呢。”沿湖望去,小时候消费不起的湖畔酒店、饭馆,如今也去过许多了;觉得颇远的吴山、河坊街,如今地铁骑车无不快捷;舍不得坐的游船画舫,如今也已比许多其它5A景区的门票还便宜了。但从小到大,仍然是古朴的景色、熟悉的味道。在飞快的时代里,这种“不变”也不知是否是种不合时宜,不过对我来说,还是不变的最好。

因为雨雪,连湖心亭都暂时关闭了起来。茫茫寥寥的纯白,是我挚爱的颜色。

环顾游船,才发觉手划船的“素朴”味道,正来自于它用的还是老旧的木竹布的结构。师傅叹道,“这种造船的手艺,只有老师傅才会了;他们的收入,可比我们好多了,少了他们就没人能修理了”,顿了一会,又接着说,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肯做这些差事了,宁可五千块钱坐办公室,也不愿意来干我们这些体力活,因为,干体力活不好讨老婆啊!”一问才知道,如不是这种雨雪天气,平时游客多的时候,一天十多单也是常事,忙的时候,吃饭种种就只能船上解决了。“那您这收入很高啊!”我叹道。“嗐有什么!我们赚的,是这一瓢西湖水。”师傅笑了,我们也笑了。

师傅与手划船

和小时候不同的是,如今统一管理之下,手划船只能停在湖滨或是杨公堤了,而不能同张岱一般,登上湖心岛一探究竟。湖滨是密集的商业区,灯红酒绿,人流如织的十字路口,宛如涉谷一般,远泊之船吹风沐雪,颇有大隐隐于市之感;而杨公堤则是的梅柳成荫,古色古香,偶尔路过的汉服小姐姐和年轻情侣,步入山水游船的参差烟画,人在画中亦成画。一面现代,一面历史,穿插于其中不变的是繁荣自得的市民意趣,格局虽不算大,诗意却在其中。

杨公堤手划船停靠点

手划船之于山水,正如眼角痣之于美人


贰·双毂行不足

泛舟江湖水穷处,纵车山岳无尽途。骑游之爱,已逾十年,前文之述备矣。江南虽天气多变,宛如妙龄女子;但绿道幽美,好似纱幕花屏。转角处柳暗花明,无人时云升鱼跃,每年春节邀友共享这般妙趣,这几年也成了固定项目。尤其是在北京的多年折磨后,更知这种免费、自由的体验,实在难能可贵。湖上清风,山上明月,虽一毫而不取,却是奢侈至极。

比我家弟弟还大的山地车,和从小到大看不腻的重重景色

多少得益于亚运,今年朋友们普遍的感慨便是不只是杭州,几乎所有的农村、乡野,基础设施和服务都有了全面的升级。我也粗略一算,只是骑行道和绿道一项,杭州就几乎能南抵浙南、北至苏北了。小时候泛油嫌臭的河沟,如今勃勃生机、万物竞发,两岸皆是绿道,以至于行程都不需多规划:沿着遍布的水网骑行即可,有水的地方便是绿道坦途。

有水的地方就有绿道,江河皆是如此

今年除了传统的环湖,还体验了钱塘江岸的绿道网:从竞速公路到共享单车,大家无不怡然自得。植入云天的现代大厦散落在江岸的花红柳绿之中,江堤上的彩色图画彰显着时代气象,相比夏天的体验,气象之差已不必说。

钱塘江岸,水天一色;百舸争流,飞桥横卧

因为路线的调整,久违地体验了茅以升先生百年前建造的钱塘江大桥。其中底蕴与血泪,前文已叙。双层铁路公路并行的钢架砖石结构,百年之后仍然风流;只是单车道的宽度如今多少显得有些恐怖,加上千米江宽、江风横吹,令我不敢多拍,只能兢兢骑过完事。不过虽已过百年,桥面依旧结实稳定,对苦难时期的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。

钱塘江大桥,俗称一桥,下方通火车,上方是公路,百年之后还给人强烈的安心感

这石碑用简体多少有点不合适吧

于我而言,这种身在历史、文化、山水之中,又能见证国家现代化建设成果、感受时代气象和风貌的体验,是最能深入心灵的教育。既不流于形式,又深入于实践,且不费一分一毫,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感受的体验。它可以镌刻入我和朋友们的灵魂,却难为他人所言说。

傍晚从复兴大桥返回西湖,可惜没能去对面的观景台拍照


尾声

回北京时,望着窗外的大山大川大雪,我认为江南终究是”小“的。她太容易让人找到、构建一个怡然自得的”小世界“。城市密密麻麻地布满小公园,小公园里有小钓鱼池、小亭台楼阁,总是有一个私密的空间;家边上总是有一些小溪小河,能行船,能骑车;饭馆里没有什么有名又好吃的大菜,大家最嗜好的也只是便宜的小吃,小笼包,小梅干菜饼,小馄饨……每当别人问我”你家有什么好“的时候,我总是支支吾吾,说不出几个上台面的东西;但当我身在其中的时候,我却又感到她恰到好处的好。

这种好,不是衮衣车马、龙吟虎啸的那种好,而是少女早晨的亲吻、夜晚的拥抱,并不特殊,但只是她把纤细的手指放在唇前的时候,便能知晓:这种如水的知心与陪伴,难为外人道。

所幸,我还可在此与君铺毡对坐,共饮三大白。妙哉,妙哉。

杨公堤上随便的一个小拐角,足以栖息我长奔的灵魂

打赏
  • Copyrights © 2021-2024 Yida Jiang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奶茶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