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线入坑:举起相机这半年

佳能,感动常在!

师从陈忠祥,就喜欢拍逆天的


序·切线入坑

昂贵的大炮、资深的法师、魔术的调色、专业的软件——这是我对摄影乃至影视的印象,总之,我很少想过,我会与之产生关联。

但这半年,我竟然举着单反相机到处乱跑,不过这很难算是正经的摄影。相比垂直的理由,我的动机有点不纯:

  • 第一,既然有女朋友了,专业设备可以减少“拍照不好看”的抱怨;
  • 第二,我需要一个双休日出去骑车溜圈的理由——俺是去采风的;
  • 第三,家里有一台吃灰近十年的祖传佳能70D,这也是给老爷机“活动活动筋骨”;
  • 第四,我的视力不太行,搞个长焦出门能当望远镜用;
  • 第五,这个BLOG之前的图片质量有点差,搞点更好的素材会显得比较用心。

总之,我完全不是奔着专业摄影去的,所以当别人问我拍照的心得时,我只能回答:

“我就是来听快门声音的!你听这连拍,好听不?好听就是好照片!”

所以,这完全是“图一乐”的心得体会。但毕竟兴趣是最好的导师,要说乐不乐,我只能说:此间乐,此间乐也!

摄影?找个理由出门罢了


壹 ·《参数?》

举起相机的第一周,我决定去熟悉的北京国家植物园练练手。才一进园,就见许多爷爷奶奶和几位老法师围着一棵大树,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煞是聒噪,百米之外依然可闻。原来,是一条花蛇前来偷蛋,喜鹊结党枝头,又打又骂,双方正在僵持。见我来拍,老法师纷纷上来给予我热情指导:“年轻人,你来这!我教你,这般这般,这般这般……”在听老人家报了一堆操作和参数后,我决定默默把光圈调到最大。根据我的经验,只要光线充足,光圈拉到最大,拍出来的都不会太差!

用最长焦拍到的偷蛋的蛇,如果是老法师们的600定,已经能清晰看到眼眶边鳞片的反光了

如今,随着技术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依赖自动化,我身边的人往往都是不太懂参数的了。况且,我信奉的是“硕大的肌肉,激情的拍摄”。效果不够好?多拍就是了!管它什么后期调色、截图处理,统统只用JPG直出。技术不够,那就风景来凑!反正主要的平台——BLOG也好,朋友圈也罢,都是需要压缩图片的。而且在X等平台上,很多图片还会被裁切;所以足够好的第一眼印象,比细节的完美,对我更重要。最关键的是,这样省事又开心啊!

技术不够,风景来凑

况且,拍照也不一定要拍美景、美人,也可以拍拍抽象。望着列表里一堆奇奇怪怪的照片,不得不感慨——会怼着屁股猛猛拍照的人,大概也就是神人了。也许是因为写BLOG的缘故,相比相片本身的美观程度,我更在意其故事性:人们看到照片就能够自动联想到故事和文字,这才是我需要的内容。或者说,既然本身就不是专业赛道上的,那搞搞抽象又何妨?

鸭鸭的屁股可爱捏

相比身边的摄友、骑友,从各方面,“专业”二字都与我无缘。我能拿得出手的,无非是出勤的频率、及从中收获的快乐。与其隔空论道、比较参数、不断地投入,回归最初的惊喜与探索的快乐,才是今后持之以恒的动力。

相比摄友的专业设备,我就是穷开心了

贰 ·《风景》

举起相机半年来的另一个感受,就是我开始看到了全然不同的风景。

自从开始经营BLOG,我在旅行的时候就会格外关注细节、记录文字、查找资料,在脑海中编写故事的大纲,相比走马观花式的奇观阅览,我更希望找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描述“我经历的旅行”——用全身心去思考旅行,这是我过去少有体验的。而观察到更丰富的细节、学习更多的背景、思考更多的情节,也让旅行更具有深度。

同样的,在举起相机的这半年,相机又像一个“第三只眼”,创造了一片全新的维度。对于任何的人物、风景、路标,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、高度去审视,然后分辨光与影、动与静,从中提取一些新的视效和印象。我开始想攀登过去懒得攀登的山,找不同的时间观察相同的景色,用相片来刻印某一刻的冲击,或回味一段特定的冲动。这让回忆更加具体,也让情绪更加可辨。

图像相比文字,可以传递更多细节,也有助于建立清晰的印象

文字的编织并不具有实时性,可以提前准备,也可以事后补充;印象的剪影,却必须当场完成。所以举起相机后,就会被推着去捕捉更多的风景: 去多骑一段路、多登一座山、多钻一条草丛,也就不得不去锻炼出“硕大的肌肉”。我最喜欢采风方式的就是骑摄,每次都找一个不同的时间,走一条不同的路,然后就能看到全新的景色。骑行除了范围远、地形适应力强,而且还能解决相机包过重的问题。相比之下,几次登山,尤其是登泰山,酸疼的不是手脚,而是我的脖子——老古董单反实在是太沉了。

相机牵引着我去登山,去看海,去骑向远方

当然,骑摄也给了我血的教训:骑车不拍照,拍照不骑车!有一次,在北京的郊野,我看道路空旷,就开始边拍边骑——然后迅速窜出的超速电动车就给我上了一课,在“创飞”我之后当场逃逸。摔车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保护相机,第二反应是保护车,等我小心翼翼地检查完相机和车况,才意识到身上居然有着火辣辣的疼。打开裤子一看,皮被蹭掉了一大块。辣鸡北京路况!

摔车之后,赶紧拍张照看看相机有没有事,再看看车有没有事,最后再检查人

摄影的另一大乐趣,就是可以用长焦观察各类飞禽走兽,毕竟“硕大的肌肉,激情的拍摄”,总是“打鸟、打妹子都好用”!用高速的快门,捕获展翅的姿态、羽毛的纹理、水珠的滴落……这些不易肉眼观察的细节,就能带来朴实的满足。

谁不喜欢只因呢

未名湖完全不怕人的鸭子

除了打鸟,我最喜欢的拍摄对象就是形形色色的钓鱼佬。我见到的钓鱼佬有悬殊的身份、夸张的姿态、迥异的神情,却都有着对惊人的对钓鱼的投入与热爱。因为我还完全无法体会钓鱼的乐趣,所以记录这种和而不同的活动便成了我的爱好。在北京,无论是半干的河边、茂密的池塘、废弃的园区,还是写着“严禁钓鱼”的引水渠、水库,总有野生的钓鱼佬,乘着小电驴、五菱宏光、红旗、或者是跑车,拿着一条杆、一包饵、一个桶,一动不动。被快节奏生活荼毒的我,只是看了几分钟便闲得受不了了,但不得不说,作为拍摄对象,他们真的是很好的素材——安静、统一,又富有人文意蕴。谢谢你们,钓鱼man!

无处不在的钓鱼佬,和一如既往的空军


尾声·不如多拍

写这篇BLOG的时候调研了一下身边的情况,发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设备,但无论新旧,出勤的次数都可谓寥寥。正所谓“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”,我只是拍的多,也是能拍出一些好照片的;而且拍的越来越多,也就出手越来越有感觉。何况,就算是拍的不好,也就当锻炼肌肉、听听快门,未尝不快乐。

在LAB,每当导师和同学和我讨论,我时常最后的结论就是:不如先做再说!我想我一向是大条、冲动的,但活得简单一些,又有什么不好呢?

举起相机之后,自然会有美照的!

当然,拍照能把女朋友拍开心才是最重要的

打赏
  • Copyrights © 2021-2025 Yida Jiang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奶茶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