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谈社工库:开盒有感

随谈社工库:开盒有感

人在最好的状态下是最高贵的动物;脱离了法典和正义,他就是最坏的那个。——亚里士多德

“开盒”,网络流行语,指在网络上公开曝光他人隐私的行为,是一种网络暴力行为。在开盒工具人人皆可用的今天,我尝试后发现自己的隐私已经荡然无存。

1 社工库开盒

因为cc的原因接触了社工库,可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强度自搜:

详细信息查询

这里面正确的信息包括:

  • 我的真实姓名
  • 我的手机号码
  • 我的身份证
  • 我的家长姓名
  • 我的高中

因为和我同名的人不多,所以几乎是一搜一个准。接着,可以用我的手机号,搜索我的快递订单。有了快递订单,单位、学校、宿舍、家庭住址、生活手机号乃至兴趣爱好可以说一清二楚:

订单查询

如果你还用手机绑定了微博,那恐怕连朋友圈和私生活都要被看得一干二净:

微博号查询

更有甚者,可以用身份证号查询行车、开房记录。所幸我基本不开车,入住的也还算正规的酒店,因此,这一方面的信息尚未搜到。

那么,这些信息究竟是在何时泄露的呢?毕竟自从本科开始,我大部分时间用的都是TG等墙外加密软件,而账号、密码也是狡兔三窟,疫情以来幽居学校,更是不与世务。先前曝出的”学习通“等事件,更是与之无缘。我粗看了一下,事实让人大跌眼镜:

可能的数据来源

核酸检测和以前参加的教培!这便不可谓防不甚防。只是我家小县城的核酸检测都不至于信息泄露,堂堂北京居然一次核酸就能把我的身份证、实名泄露得烂大街,让我不得不再说一次我们北京真是太棒辣!

好在身正不怕影子歪,我既非名人,家族也与政治无关,世代清白,自然出不了什么大新闻。但若是以后我有意从政呢?若是以后我鱼跃龙门呢?互联网的记忆成为再不可去的文身,而我们全都赤裸前行。

2 杂谈

社工,即社会工程学。这种工作,似乎生来就和暗网、黑客脱不了干系。

在社工库的讨论中,日常可见重金收购数据的新闻。“开盒”的权限,除了初试的次数以外,便需要邀请、传播和加密货币充值——处处透露着不妙的气息。

但人性又是微妙的,它的门槛不太高,而诱惑又是如此的强烈:

  • 你想不想知道你朝夕相处的对象不为人知的过去?
  • 你想不想知道你既惧且畏的上级的人后一面?
  • 你想不想让光鲜亮丽的成功者、偶像跌落神坛?

人性经不住考验。于我而言,开盒一个熟人,要么背负一辈子的带有负罪感的秘密,要么就只能接受对方的愤怒。经过同意,我在我的好朋友面前搜了他和他女朋友的个人信息,大致都没什么偏差,令人畏惧。

但私以为,信息泄露是大数据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的负面效应。正所谓工具的发明本身并无正义邪恶之辨——”我不想确定上天堂还是下地狱,你看,我两边都有朋友“。相反,这从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互联网中心化的意义:数据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金矿,必须要有人开发。如果真的要选择一方来统一管理,比起私企我还是更信任与企业合作的国家。企业会很快地倒闭、泄露,国家监管下再不济也要好得多。

综上,我的感想是:

  • 不要做见不得光的事,互联网时代没有地方是照不到的
  • 狡兔三窟,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,做好数据的分散式管理,使用不同的账密
  • 掌握数据检索的技术,只要易得的渠道里没有关键的信息,那么个人信息的获得难度就会上升(但肯定还可以获得)
  • 对已泄露的信息进行更改或保护
  • 尽量选择安全、可靠的渠道(比如尽量不要去北京乡下的核酸点),多花一些钱无所谓

近期自己也在折腾NAS,过段时间应该会写一篇相关的内容。NAS就是一种可靠的数据保存方案。这年头,不会点技术是真的越来越难了。

另:社工库的合法性我深感怀疑,因此本文不对获得方法进行介绍。

打赏
  • Copyrights © 2021-2024 Yida Jiang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奶茶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