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声慢:国庆归家杂感

雁去又将归凉,人聚终是散场。滔滔各自远方,何敢驻足感伤。

回想回家的数日,可能闻着一河桂香,沉眠在女友腿上的午后,才是我最放松的时光


序·寻寻觅觅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
只有国庆的长假,离开熙攘的北京,我才来得及感伤。

伤春悲秋,大概来北京的第二年,我就被剥夺了这样的诗意。北京不需要眼泪。

回到杭州,我是庆幸自己保持了疾驰的,才不至于被甩出大部队太多。但相比读书的我,朋友们的生活宛如宇宙大爆炸一般,已经丰富和复杂到我难以理解和共感了。

无论是登堂入室还是挥霍余春,时间从不等人。没有被落下,也只是侥幸罢了。

身本多忧,怎可全求;既入尘中,便只有愁。

先前随意做的决定、种下的因,已经结成生活的网、织成记忆的茧,酿就酸涩的果了。

我已习惯饮酸吃苦。孩提时代的五光十色,已遥远如梦了。

带我弟的时候,想和他说前路艰难,又如何能够说得


壹·旧相识

上次回杭州,办了初中同学聚会。这次回来就是小学和高中的聚会。非要我一个人呆在屋里躺着,恐怕也闲不下来。这也是家里祖传的脾性,没了劳碌命反而容易得病。

也许是同学大多都离开学校不久的缘故,大部分人都没什么太大的样貌改变,最显著的就是所有人脸上都带了一层厚重的班味——这是过去青春的容颜、风华的岁月,绝对不会有的特点。眉间多了一丝皱纹,目光多了几分浑浊和憔悴,面容也少了血色。或许是因为每年都聚会的原因,今年格外明显。“成人话题”也愈发现实:每周加班多少时间、有多少夜班、一周休多久、能拿多少加班工资……作为学生,能“为自己打工”,也成了一大优点。虽然抱怨如此,但真有人想要跳槽、裸辞的时候,大家又开始仔细思考、分析、劝谏起来——理科训练后的、几乎不含冲动的坚固理性,又多少带了一些悲凉。

玩桌游的消遣倒是和读书时代没什么差别,也不知道这样轻松的氛围,还能够维系多久

恋爱和结婚更是“成人话题”,身边人突然的婚姻或长期的单身,工作环境内有限的选择,对后代抚养的迷茫,还有高额的成本,除了国庆期间有起色的股票能带来一些信心,其他就只剩下压力了。没法上桌详谈的是身体的变化——我是能明显感受到年龄的焦虑的。由于长辈日渐衰弱的身体和不断高企的生活成本,多少得与“躺平”做一些妥协。至于是趁势一冲到底,部分妥协,还是彻底摆烂,就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。

不过要说长大有什么好处,至少一点是明显的,那就是我们可以去学生时代不敢去的地方了,比如“洗浴中心”(当然是完全正规的)。这次我被推荐了杭州的汤泉,里面的各类冲洗设施、助浴服务和娱乐设备还是可说的,人也不拥挤,考虑到可以过夜,对外地同学格外方便,因此算是相当不错。值得一说的是,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这种场所,进去需要先脱个精光然后更衣的要求,弄得大家颇为尴尬。好在等到一起跳入浴池,那便再不分什么你我了——浑身气血通畅,来杯冰水,属实极乐。

店里的PS5,服务员小哥说一般人连黑风山都过不了

我们这次定了团建房,有12个床位,2台PS5,30多方,人多的话性价比好到爆

人情冷暖,纵然散多聚少,愁多乐少,但每年都有一群朋友可以出来一两天,我还是心存感激的。吃饭的时候,朋友在我到之前就把我喜欢的菜点了一遍,而我也知道他会这么做。这么多年了,只有这件事没怎么变。
藕中丝,绳中结;天涯路,剪烛时。


贰·难将息

国庆节是家里难得的假期,全家一起出来,难得在江边走走。

望着亚运前后新建的场馆和高楼,和内外五颜六色的新奇项目和活动,父亲感慨道:“想不到我们家附近还有这种景色,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回家,都没见过。”

逛了一会儿,又说道:“太新太陌生了,像是去了别的城市,和出国了一样。”

最后说道:“我究竟何德何能,能够在这种地方生活呀……”

我们家从余杭搬到滨江,已经数月了,但还不是很适应。作为新城,滨江有些太现代,乃至后现代了。父亲说:“以前住的地方太多灯红酒绿了,像个农村。”

我只能苦笑道:“那北京灯红酒绿都很少,岂不是农村都不如?”父亲沉默不应。

钱塘江景,私以为,已经比维港更繁华壮丽了;逢各大节日,江畔还有无人机集群表演和灯光秀

故乡在不断地变化,父母努力了半辈子,也算是跟上了变化。我才出去7年,就已然是个外乡人了。父亲和我聊本地的海康威视和大华占领全球市场,母亲和我谈医药合规及互联网会议,弟弟一年级已经熟悉了江滨和河滨的骑行路线,同学和我聊民营经济和法制建设,我勉强才用我这几年各种渠道学到的知识跟上,讶异于居然已成为了这里的现实。

制度、场所、人员、形式,每一年回来都在变化,稍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,回过神来想追赶就来不及了。只能不断尝试,勉力赶上。

江滨的骑行道,我的梦中情道

回家也不比上班轻松。因为小学生的作息,家里一般早上七点左右就得起床;根本不敢再家里多耽,每天都要出门走走,看看城市的变化,学习各种新事物、新活动。离家时才刚刚开始建设的地铁,如今已是遍布全城;全城的河网基本铺满绿道,集户外活动与居民生活一体;大量的公共服务集成到了线上,只需要手机就能够办理;还有各种全新的综合体和消费项目,全新的公共场馆和公园……可参观学习的时间还得靠挤,毕竟带娃、社交和远程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。好在压力并不大,也算是乐在其中。但看这花花世界的琳琅满目,想要纯粹“躺平”,恐怕是有心无力了。

亚运新建的体育场和后面的高楼,像是🐇还是路由器呢


尾声·点点滴滴

中学的时候,我时常去河边,一个人发呆。午后的阳光穿过柳梢,碎在我的额头上。

大概大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失去了这项能力。我开始感到恐慌——对生活、工作尚不饱和的恐慌。世界的变化远快过我的想象,多睡一会儿,就抓不住前进的航船了。

如今我才意识到,无忧无虑地发呆的时光,多么奢侈。

所以,当桂香满溢全城,我躺在河畔的时候,我记起了那金色的一瞬。滔滔江水只顾往前,但它是金色的一滴。

梦醒,还是得继续前进。但这久违的一瞬,却是我持续的动力。

为了这一瞬,都值得。

打赏
  • Copyrights © 2021-2024 Yida Jiang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奶茶吧~

支付宝
微信